在本周法国的政治紧张局势爆发后,投资者迅速避开法国资产,市场普遍认为动荡时期尚未结束。周五,标普全球评级公司(S&P Global Ratings)将更新对法国的评估,进一步增加了对法国预算和政府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 法国作为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正面临资金外流,导致其借贷成本相对于其他国家上升,股市大幅下跌。法国基准股指有望创下自2010年以来相对于欧洲股市最糟糕的一年。法国和希腊债券收益率首次持平,这表明市场对法国的担忧加剧。10年期法国国债收益率一度升至3.03%,与希腊同类债券的收益率相同。
1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到111.7,创下16个月来的新高,显示出对美国经济,特别是就业市场的乐观情绪。调查强调了就业机会的积极前景,“劳动力市场差距”(对就业机会的看法)扩大至18.2,为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信心的增加可能受到选举结果的影响,一些人指出共和党支持者的热情,尽管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没有直接将信心的提升归因于选举结果。
新西兰储备银行(RBNZ)最近的降息标志着其货币立场的转变,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将进一步逐步放宽政策。降息 50 个基点至 4.25% 是货币宽松大趋势的一部分,但新西兰储备银行似乎对加速降息持谨慎态度,尤其是在通胀担忧重现的情况下。央行的预测表明,2025 年的通胀率可能会再次回升,预计到今年年底,CPI 将从 2% 上升到 2.4%。这清楚地表明,新西兰央行在通过降息支持经济的同时,也在关注通胀压力。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加里·根斯勒(Gary Gensler)计划于2024年1月20日卸任,恰逢特朗普宣誓就任总统。尽管根斯勒的任期原定于2026年结束,但随着总统换届,SEC主席变更已成为惯例。根斯勒于2021年被拜登任命,任内推行了包括气候风险披露、股票交易改革和打击加密货币欺诈的雄心勃勃的议程,引发了华尔街和加密货币行业的强烈反对。
11月21日,香港证监会向四家经纪行发出限制通知书,禁止其处置或处理涉及约9100万港元资产的客户账户。这些账户涉嫌与市场操纵或欺诈行为有关,并且在2024年10月24日至11月6日期间,相关账户遭受了黑客入侵,进行未经授权的网上交易。被点名的四家经纪行分别是盈透证券香港有限公司、软库中华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大圣证券有限公司和东吴证券国际经纪有限公司。
韩国11月出口恢复增长,展现出积极的经济信号。根据韩国海关的数据,11月前20天的货物出口量同比增长5.8%,相比10月的下降趋势有明显改善。特别是芯片和船舶行业的复苏对出口增长起到了重要支撑。然而,进口量小幅下降1%,使得11月的贸易顺差达到了7.98亿美元。
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升级,乌克兰首次使用英国“风暴阴影”巡航导弹袭击俄罗斯境内的军事目标,这使欧洲天然气市场感到压力,导致价格上涨至接近年内高点。基准期货价格上涨了2.5%,收于每兆瓦时46.80欧元,反映出市场对供应链安全的担忧,尤其是在俄罗斯天然气通过乌克兰的运输面临潜在中断风险的情况下。
挪威的Johan Sverdrup油田因陆上电力中断而暂时停产。这一油田是欧洲关键的石油供应来源,日产量约75.5万桶,占欧洲每日石油消费量的6-7%。此次停产引发了市场对北海原油供应紧张的担忧,尤其在当前全球能源供应链高度敏感的背景下。这一油田自2019年投产以来,一直是挪威石油生产的重要支柱,9月时创下历史新高的75.6万桶/日,使其在欧洲能源供应中举足轻重。与此同时,俄乌局势再度升级,俄罗斯警告如果乌克兰使用美国远程导弹打击俄罗斯,将采取回应措施,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日本央行计划在下个月发布一份详细报告,分析其在过去25年应对通缩过程中使用的非常规货币宽松工具的利弊。这一分析结果虽然不会直接影响近期的货币政策,但为逐步正常化货币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标志着日本央行向结束大规模刺激政策迈出了象征性的一步。
近期日本政坛提出的让自卫队在美国境内驻扎的呼声,特别是日本自民党政调会长小野寺五典和首相石破茂的表态,似乎反映出日本希望在日美同盟中获得更多对等地位。然而,从背景和实际情况来看,这一提议并非简单的“对美说不”,而是与驻日美军调整部署、日美防务条约结构等多重因素有关。
近期发布的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数据强于预期,令金融市场剧烈波动,通胀和劳动力市场同时面临压力,使得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陷入了两难境地。分析师指出,自2022年9月以来,CPI和PPI双双回升,且核心通胀指标重返3.0%上方,远超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